無障礙閱讀| 今日洪湖公眾號| 智能問答 | 登錄 | 注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美麗洪湖 > 洪湖概況
洪湖概況
信息來源:洪湖市人民政府 | 發布時間:2023-03-02

洪湖市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東南端,東接武漢,南臨岳陽,系武漢城市圈觀察員城市,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成員單位,仙洪新農村試驗區建設主戰場,正在建設中的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全省第二批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此外,洪湖還是第二批新農保、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市和全省第一批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縣市。洪湖市成為湖北省委、省政府“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全覆蓋的唯一縣市。全市國土面積2519平方公里,下轄20個鄉鎮區街道,擁有2個省管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協作共建開發區和1個AAAA級生態旅游度假區。

近幾年來,洪湖市委、市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保持定力、精準發力、持續用力,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臺階。洪湖市先后榮獲全國科技進步示范縣(市)、全國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市)、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市、中華詩詞之鄉、中國楹聯文化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湖北省平安縣市、湖北省水產大縣、湖北省優勢農產品建設先進縣(市)、湖北省雙擁模范城市、湖北楹聯文化城市、湖北省園林城市、湖北省衛生城市、湖北省基層黨建先進縣(市)、湖北省文明城市等多種榮譽稱號。

可以用五句話二十個字基本概括我們洪湖市的主要特征,即:著名老區、百湖之市、水產之都、旅游勝地、工業新城。

——著名老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洪湖境內的瞿家灣鎮是當時全國八大革命根據地之一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首府,是長征主力紅二方面軍的搖籃。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進行過艱苦卓絕的斗爭。電影《洪湖赤衛隊》講述的就是發生在這一段紅色歲月里的經典故事。為了紀念這段光輝歷史,1951年6月,經省政府報國(政)務院批準,將漢陽、沔陽、監利、嘉魚各劃出一塊,建立洪湖縣。1987年7月撤縣建市。目前,瞿家灣革命舊址群及境內湘鄂西蘇區革命歷史紀念園已被列入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百湖之市。洪湖市以境內最大的湖泊——洪湖而命名。市內共有大小湖泊102個,擁有水面百余萬畝,其中洪湖大湖水面53萬畝,是目前全球水質優良的大型淡水湖泊之一,是我國重要的濕地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湖北之腎”。2006年,在十一屆世界生命湖泊大會上,洪湖獲得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護實踐獎。

——水產之都。全市淡水養殖面積逾80萬畝,年淡水產品總量50萬噸左右,居全國縣市第一。水產業產值占大農業比重、水產業為農民提供的純收入占農民總收入的比重均超過65%,居全省首位。全市已經形成4個水產專業鄉鎮和10個水產養殖大鎮。以洪湖清水大閘蟹、德炎小龍蝦、華貴泡藕帶、野蓮汁為代表的一批洪湖水產品牌享譽國內外市場?!昂楹O家”生態魚品牌作為全省三大水產品牌正面向海內外推介。洪湖水產品加工園是湖北唯一的省級水產品加工示范園區。洪湖還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商品棉、商品油、速生豐產林生產基地,素有“魚米之鄉”和“人間天堂”的美譽。

——旅游勝地。洪湖擁有濕地生態、紅色旅游、三國文化、地熱溫泉、美麗鄉村等豐富的旅游資源。洪湖為全國第七、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泊,旅游開發潛力巨大。洪湖藍田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原瞿家灣農業產業化經濟開發區經省政府批準更名為“湖北洪湖生態旅游度假區”。洪湖旅游區(瞿家灣鎮古街、藍田生態園、悅兮·半島溫泉)榮獲“靈秀湖北十大旅游新秀”稱號。境內還有著名的三國烏林古戰場和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出生地黃蓬山等眾多歷史遺跡,有待深度開發。

——工業新城。全市工業經濟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了“三區”雛形和六大產業?!叭齾^”即: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洪湖市新灘經濟合作區、湖北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湖北府場經濟技術開發區;“六大產業”即: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食品及水產品深加工產業、健康醫藥產業、新技術新材料產業、電子電器產業、裝備制造產業。其中以府場鎮、曹市鎮為中心的石化裝備制造產業集聚企業百余家,是全省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集群之一。

當前,洪湖市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堅持以“一主兩翼”為核心(“一主”是指工業,“兩翼”是指旅游和水產),強力推進工業興市戰略,堅持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主抓手,大力實施“六大工程”,不斷做大工業、做活交通、做強水產、做優旅游、做美城市、做實民生,全面建設富強洪湖、綠色洪湖,努力將洪湖打造成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水文明示范城市和江漢平原重要中等城市。

【概況】洪湖市現轄新堤、濱湖兩個街道辦事處,螺山、烏林、龍口、燕窩、新灘、峰口、曹市、府場、戴家場、瞿家灣、沙口、萬全、汊河、黃家口14個鎮,老灣回族鄉1個鄉,大同湖、大沙湖、小港3個管理區(國有農場)和洪湖經濟開發區,下轄59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33個村民委員會,272個居民小組、2742個村民小組。全市國土面積25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4.2千公頃。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立足大荊州,爭當排頭兵;融入大武漢,爭當先行者”目標,全力打造“工業強市、水產大市、旅游名市”,全面開啟洪湖市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一、綜合

202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1.62億元,增長5.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15.06億元,增長5.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4.15億元,增長10.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42.41億元,增長2.3%。第一、二、三產業占比由上年的32.76:24.03:43.19調整到32.7:26.8:40.5,第二產業占比上升2.77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上年的46098元上升到51204元,增長6.0%。

全市新增“四上”企業87家。全市“四上”企業共464家,其中工業172家,批零住餐181家,建筑業45家,房地產42家、服務業24家。

二、農業

全市完成農業總產值211.43億元,增長5.8%。實現農業增加值122.08億元,增長5.6%。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44.25萬畝,比上年增加0.04萬畝。全年糧食總產64.51萬噸。

棉花總產量1879噸。

油料總產量8.64萬噸,增長3.6%。

全年生豬出欄28.28萬頭,增長10.1%;家禽出籠343.32萬只;全年水產品產量42.20萬噸,增長3.7%;水產養殖面積80.30萬畝,增長2.9%。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15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76.86億元,增長36.6%,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3.9%。全市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2.89%,比上年提升0.92個百分點。其中52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6.89億元,增長48.2%。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比例為55.29%。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2.91億元,增長26.8%;實現利稅21.92億元。全部工業企業入庫稅金10.56億元,增長39.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入庫稅金9.82億元,增長46.21%。

資質以上建筑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40.22億元,增長21.3%;實現增加值11.53億元,增長9.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0.89億元,增長12.4%。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2.35億元,增長12.2%。工業性固定資產投資70.21億元,增長49.7%。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41.1%。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42.30%。

五、內外貿易

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61億元,增長3.6%。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48.22億元,增長14.0%。據海關統計,全市外貿出口總額8.91億元,增長21.9%。

六、交通和旅游

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業實現增加值11.46億元。全市年末公路通車里程3593公里,其中等級公路3585公里。

全市旅游人次550萬,增長7.84%;旅游收入40.0億元,增長25.0%。

七、財政、金融

全市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18.44億元,增長8.2%。其中稅收收入15.93億元,增長5.8%。全市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36億元,增長13.3%。其中地方稅收8.85億元,地方稅收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80.17%。財政支出(不含社?;穑?5.94億元。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分別為414.40億元和228.55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49.38億元和31.38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354.52億元,比年初增加51.71億元。全市金融貸存比55.15%,比上年高出1.11個百分點。全市金融信用環境指數81.2%。

八、教育、體育、文化、衛生和科技事業

全市學校共87所,其中小學、普通中學和中等專業學校分別47所、38所和1所,另有特殊學校1所。全市在校學生7.88萬人。其中小學、普通中學和中等專業學校分別為4.39萬人、3.24萬人和0.22萬人。幼兒園82所,在園幼兒1.88萬人。

全市共有劇場、影劇院數1個,體育場館3個,圖書館藏書9.21萬冊。

全市年末擁有衛生機構數540個,其中醫院8個,衛生院2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家,婦幼保健院(所、站)1家。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3090人,比上年減少95人,各類病床3656張,比上年增加52張。

全市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1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1家,納入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統計的企業93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5.02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2.8%,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68家。新增荊州市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8家、眾創空間1家、星創天地1家,年末擁有國家級星創天地1家、省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3家、省級眾創空間和孵化器2家、省級星創天地2家。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15.53億元,專利獲授權總量466件,其中發明專利獲得11件授權。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市年末戶籍人口89.98萬人,其中戶籍非農業人口38.01萬人,農業人口51.9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257人,出生率5.8‰,死亡人口3744人,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長率1.7‰。

全市常住人口68.7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1萬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5.09%,比上年提高0.54個百分點。

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20元,增長6.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07元,增長8.0%。城鄉收入比為170.39%。

打印|關閉
日韩午夜成人影视大全在线观看